黑豆阿甘 - 一心想釀出令人感動落淚的醬油

黑豆阿甘 - 一心想釀出令人感動落淚的醬油

黑豆阿甘(本名「蔡財興」)從小住在整村都是醬油廠的西螺,長大以後發現小時候最愛的陶甕醬油味道已經「跑掉了」為了尋找幼時的美味記憶,2010年決定棄商從農。

美好的地與好憨的人

黑豆阿甘在向來有「水頭風尾」美稱的雲林,找到日據時代御皇專用米的田地,依季節將稻米與黑豆水旱輪耕,使地力與植物均得到最佳的照顧。黑豆阿甘堅持「一定要讓客人吃得安心,保證食用者的安全」,因此採用「產銷履歷」認證,就連採收後的萎凋過程,也採用多數農夫不會選擇的「日光曝曬」。

黑豆阿甘相信,高品質的黑豆是結合大自然的養分,結合農夫的血汗付出,「吃這種黑豆,不但身體會健康,心情也會很好」,黑豆阿甘完全臣服大自然的規律與運作,也透過探訪老人學習與老天共處的智慧與方法。為追求高品質的黑豆,黑豆阿甘寧願花時間等待母株在將所有的養分與能量全部都供給給種子慢慢枯萎後再採收。「若用除草劑,時間真的短很多,但是母株的營養就無法完整輸送給黑豆」,黑豆阿甘即使被人笑「憨」,依然堅持。

為降低颱風對採收量的影響,黑豆阿甘透過水份控制,讓黑豆的根扎得更深,遇到颱風時被連根拔起的數量即會降低。

「新鮮才好吃」的執念

有著上一代台灣人對食物的純樸信念——「東西新鮮就好吃」,黑豆阿甘強調影響醬油風味的關鍵是「原料新鮮度」。台灣自產的大豆(黃豆與黑豆)數量在過去幾十年不斷減少,到目前僅佔全台大豆用量的1%,99%的大豆都是國外進口且多數為爭議性高的基改品種。進口的大豆從採收過程再經過四到六個月的海運,新鮮度必然大幅下降,且在高溫多濕的船艙中,勢必得施用藥劑方得保持「新鮮」,而這正是黑豆阿甘口中「味道跑掉了」的醬油原料,也是我們平常食用的豆製品原料。

黑豆阿甘說,若非身上流著「台灣人跌倒再站起來」的血液,這1%的堅持是不可能發生的。「傳承」是黑豆阿甘一路走來覺得辛苦,卻也無法丟棄的肩頭重擔,他希望有更多農夫願意投入友善栽種大豆的行列,因此與政府機構合作培育適合台灣本地栽種的台南三號與五號黑豆,也積極加入採用產銷履歷的契作,期待擴大台灣自產高品質大豆的數量,讓大家能吃到安心的大豆與豆製品。

不上火的黑豆茶

黑豆阿甘示範炒黑豆

與多數的友善小量耕作的台灣農夫一樣,除了本業「種植」,也需要「製造」與「行銷」產品。黑豆阿甘發現「黑豆茶」是一般民眾最容易接觸黑豆的方式,自行研發出「有香氣又不上火」的黑豆茶。

依中醫的理論,黑豆屬平且會依著烹煮的方式改變其屬性。黑豆阿甘採用控溫的方式半炒半培,需將豆子炒熟以便去除可能引發腹瀉的皂素皂干,同時也需避免因為火候控制不當而導致黑豆屬性轉為「熱」或「燥」,而這正是很多人喝自製黑豆茶導致長面皰或便秘的原因。

阿甘的黑豆茶在這裡喔!

憨人的祈願

黑豆阿甘做憨人越做越有自信,不僅因為支持吃得安心理念的人越來越多,更因為一再爆發的食安問題讓他愈發相信他所堅持的事情是對的。憨人的願望是「台灣人都可以吃到安全安心的食物」,這真的需要老天爺幫忙了,小編祈禱中~~

要安心吃,我們得用消費參與改變

採訪黑豆阿甘那一天,小編心裡嘀咕著:「我們每天食用豆製品的機會很高,從早餐的豆漿,中午晚上的豆乾,豆腐,豆皮,豆包,素雞鴨...等,但那些豆製品我們吃得安心吃嗎?」 早餐店,小吃店與麵攤,甚至是餐廳,不會為我們的「食安」把關。「為食安把關」我們必須自己來,只有當我們願意以「消費」支持安全安心的本地食物,才能鼓勵更多生產者,以友善土地愛護環境的方式種植與生產。這樣的「正循環」,是創造永續安全食品環境的最佳解法。